首页 > 育儿 > 孕前准备 > 孕前检查

血常规检查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异常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常规检查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异常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血常规检查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未成熟粒细胞包括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其异常升高常见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或受抑制状态。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是未成熟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机体为应对感染会加速粒细胞释放入血。严重感染时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外周血可出现杆状核粒细胞及少量晚幼粒细胞。病毒感染通常导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但部分病毒如EB病毒也可能引起粒细胞系列异常。寄生虫感染或真菌感染病程较长时,可能刺激骨髓释放未成熟粒细胞。

2、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表现为未成熟粒细胞比例异常,常伴有病态造血现象。急性髓系白血病时外周血可见大量原始及早幼粒细胞,这是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的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增多,以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为主。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肿瘤也可能导致未成熟粒细胞释放入血。

3、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导致未成熟粒细胞短暂性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生长因子会直接促进粒细胞增殖和释放。某些化疗药物在骨髓抑制恢复期可能出现一过性未成熟粒细胞增多现象。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时,可能伴随未成熟粒细胞反应性增高。

4、组织损伤

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后,机体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未成熟粒细胞释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等重大组织损伤时,炎症反应可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外科大手术后1-2天内常见未成熟粒细胞轻度升高,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肿瘤组织坏死或溶解时,可能引起类似感染的白细胞反应。

5、其他因素

妊娠中晚期可能出现生理性未成熟粒细胞轻度增多。剧烈运动后或严重应激状态下可见一过性未成熟粒细胞升高。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可能表现为持续性的未成熟粒细胞比例异常。长期吸烟者可能出现粒细胞系列轻度异常,包括未成熟粒细胞比例改变。

发现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异常应完善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评估造血功能,结合铁代谢、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等检测排除营养性贫血。对于持续异常者,建议血液科专科就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流式细胞术、染色体分析或基因检测等进一步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确保造血原料充足摄入,避免擅自服用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蜂窝织炎和脓肿的区别病理特征是什么

蜂窝织炎和脓肿是两种不同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理特征主要区别在于组织受累范围和脓液积聚情况。蜂窝织炎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织弥漫性炎症,而脓肿则是局部脓液积聚形成腔隙。

1、组织受累范围

蜂窝织炎累及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及皮下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但无明确边界。脓肿则局限在特定区域,周围形成由肉芽组织构成的脓腔壁,中央为坏死组织和脓细胞聚集,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晰。

2、炎症反应特征

蜂窝织炎以急性化脓性炎症为主,组织学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分离,但无组织坏死液化。脓肿则表现为局部化脓性坏死,可见脓液由坏死组织、细菌、炎性细胞构成,周围有纤维组织包裹形成脓肿膜。

3、病原体分布

蜂窝织炎病原体在组织中弥散分布,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脓肿病原体集中在脓腔中央,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脓液培养阳性率较高。

4、临床表现差异

蜂窝织炎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肿热痛,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脓肿则表现为波动性肿块,中央可有脓头形成,穿刺可抽出脓液。超声检查蜂窝织炎显示组织增厚、回声增强,脓肿则显示液性暗区。

5、治疗原则区别

蜂窝织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脓肿除抗生素外需切开引流,必要时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外伤和搔抓。出现皮肤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蜂窝织炎患者需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脓肿患者引流后需定期换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增强体质。治疗期间应抬高患肢,避免压迫感染部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