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或超过450×10⁹/L通常属于异常范围。血小板异常可能与感染、血液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小板减少时,数值低于100×10⁹/L可能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或月经量增多,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常见原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病毒感染如登革热、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长期服用某些抗凝药物或化疗药物同样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时,数值超过450×10⁹/L可能增加血栓风险,表现为头痛、肢体麻木或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而继发性增多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或脾切除术后相关。无论血小板过高或过低,均需通过血涂片、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以防出血,血小板减少者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饮食上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头晕、呕血等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