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月经后一直出血可能由激素紊乱、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 激素紊乱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表现为点滴出血。可通过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2. 子宫内膜息肉息肉可能与慢性炎症或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常见症状为经期延长。需宫腔镜切除,术后可服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3. 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可能压迫子宫内膜导致异常出血,多伴有经量增多。体积较小可用米非司酮缩瘤,较大者需行肌瘤剔除术。
4. 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延长出血时间,常伴皮下瘀斑。需补充维生素K或输注凝血因子,同时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建议记录出血时间并复查超声,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帮助造血。
吃黄体酮推迟月经并非绝对有效,其效果受用药时机、个体差异、药物剂量及原发疾病等因素影响。
1、用药时机需在月经周期黄体期早期开始服药,若临近月经来潮时使用可能无法有效延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2、个体差异部分人对黄体酮敏感性较低,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内分泌紊乱患者,需结合其他治疗。
3、药物剂量剂量不足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过量则易引发头晕、乳房胀痛等副作用。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
4、原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可能干扰药效,需先治疗基础疾病。表现为异常出血或痛经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出现严重头痛或血栓症状需立即停药就诊。建议用药前完善妇科检查评估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