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性病变,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1、病因机制
弥漫性子宫腺肌症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导致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子宫收缩时内膜组织被挤压至肌层,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也会刺激异位内膜增生。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常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
2、典型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核心表现,疼痛多始于经前1-2天并持续至经后。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部分患者出现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妇科检查可触及均匀增大的子宫,质地较硬且有压痛,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弥漫性增厚伴蜂窝状改变。
3、诊断方法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检查手段,特征为子宫肌层不对称增厚伴点状强回声。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血清CA125可能轻度升高。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但通常仅在子宫切除术后实施,临床多采用影像学结合症状的综合性诊断标准。
4、药物治疗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局部释放孕激素抑制内膜增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暂时降低雌激素水平。口服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片能缓解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用于对症止痛。药物治疗需持续使用以控制症状。
5、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方式,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保留子宫的病灶切除术难度较大,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高强度聚焦超声等介入治疗可作为替代选择,但长期疗效仍需观察。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症状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可尝试热敷缓解疼痛。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预防贫血,限制酒精及咖啡因摄入。定期妇科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出血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就医。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