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EB病毒型肝炎的确诊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病毒DNA检测、肝功能检查和肝脏活检。
通过检测血液中EB病毒特异性抗体,如抗EBV-CAIgM和IgG,可判断近期或既往感染。
采用PCR技术检测血液或肝组织中EB病毒DNA载量,直接确认病毒复制活动。
评估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异常程度,辅助判断肝脏损伤情况。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
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出现持续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排查。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26属于弱阳性,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乙肝疫苗接种需结合抗体水平、感染风险、肝功能状态等因素综合评估。
抗体滴度低于100毫国际单位/毫升时保护效果可能不足,建议补种加强针。
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即使抗体阳性也建议定期监测,必要时加强免疫。
急性肝炎发作期应暂缓接种,稳定期患者接种前需评估转氨酶水平。
可选择20微克重组乙肝疫苗或60微克高剂量疫苗,后者对低应答者效果更好。
接种后1-2个月复查抗体水平,日常避免血液暴露,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