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办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肝功能保护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由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肝脏炎症损伤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

2、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能伴有乏力、低热等流感样症状,需评估免疫功能状态。

3、肝功能保护

肝脏炎症损伤需配合使用水飞蓟素、双环醇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可能伴随转氨酶升高,需避免肝毒性药物和酒精摄入。

4、定期监测

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速病情进展,须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和肝脏超声,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警惕肝纤维化等并发症。

日常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避免腌制食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支原体感染时可以用球蛋白吗

支原体感染时不建议常规使用球蛋白。球蛋白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特定感染,支原体感染通常通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是否使用球蛋白需由医生评估免疫状态后决定。

1、免疫机制

支原体感染主要引发局部黏膜免疫反应,静脉免疫球蛋白含广谱抗体但对支原体无特异性中和作用。

2、治疗原则

首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球蛋白仅用于合并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特殊情况。

3、使用风险

球蛋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血栓事件,普通支原体肺炎患者使用可能弊大于利。

4、替代方案

重症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但须严格监测继发感染风险。

支原体感染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有助于黏膜修复,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