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微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微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欣佚
朱欣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尿微球蛋白分为β2-微球蛋白和α1-微球蛋白。其中尿β2微球蛋白常用来早期评价肾功能是否有损害。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尿β2微球蛋白敏感度显著高于目前常规应用的血肌酐测定,部分患者的肾小球功能虽已受损,当血肌酐还不能反映异常时,尿β2微球蛋白已显示肾功能的异常。而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尿α1-微球蛋白水平升高,与判断肾功能的另外两项指标β2 微球蛋白和肌酐呈密切相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路感染如何确诊

尿路感染的确诊方法包括尿液分析、尿培养、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血液检查等。 1、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初步筛查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或细菌,同时检测尿液的pH值、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异常结果可能提示感染,但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认。 2、尿培养:尿培养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采集清洁中段尿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阳性结果可明确感染,阴性结果则需排除其他可能疾病。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MRI,用于评估尿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检查可发现尿路结石、梗阻或解剖异常,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导致反复感染。 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通过插入带有摄像头的细管直接观察膀胱和尿道内部。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可发现膀胱壁炎症、肿瘤或其他异常。 5、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血培养,用于评估全身感染情况。血常规可检测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血培养可确定是否存在败血症。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全身反应。 尿路感染的确诊需综合多种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症状和病史进行判断。日常护理中,建议多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