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后遗症可通过康复训练、矫形手术、药物治疗、辅助器具等方式改善。主要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关节畸形、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1、康复训练

针对肌肉无力进行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水中运动疗法及关节活动度训练,需长期坚持以延缓功能退化。

2、矫形手术

对严重关节畸形或肢体短缩者可实施跟腱延长术、截骨矫形术等,术后需配合石膏固定和康复锻炼。

3、药物治疗

使用巴氯芬缓解肌肉痉挛,维生素B12营养神经,辅酶Q10改善肌细胞代谢,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辅助器具

根据功能障碍配置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或轮椅等,需定期调整以适应生长发育变化。

建议定期评估运动功能,保持均衡饮食并补充钙质,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溶血症症状

新生儿溶血症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等,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排列。

1、黄疸:

皮肤和眼白发黄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发展为核黄疸。

2、贫血:

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心率增快,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

3、肝脾肿大: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肝脏和脾脏代偿性增大,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肝脾。

4、水肿:

严重溶血时出现全身水肿,可能伴有胸腔积液、腹水,提示病情危重。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光疗、输血等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保持患儿温暖,按需喂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