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消化道出血的危害主要包括失血性贫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死亡等。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肠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1、失血性贫血
消化道出血会导致血液大量流失,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引发失血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治疗需及时止血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
2、休克
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能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表现。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要立即输血补液,使用生长抑素注射液、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药物控制出血。
3、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失血会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肝功能异常、心肌缺血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这种情况多见于出血量大且未及时救治的患者。治疗需维持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重症监护。
4、继发感染
消化道出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可能需要进行内镜等侵入性操作,容易继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症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5、死亡
极大量出血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因失血过多或并发症导致死亡。高龄、合并肝硬化、恶性肿瘤等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并积极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内镜,遵医嘱规范用药,警惕再出血风险。出现头晕加重、呕血、便血增多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