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脚内侧骨头疼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脚内侧骨头疼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脚内侧骨头疼可能与足弓劳损、足底筋膜炎、跖骨应力性骨折、拇外翻或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1、足弓劳损

长期行走或站立可能导致足弓韧带过度牵拉,引发内侧楔骨或舟骨区域疼痛。疼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建议减少负重活动,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子,每日用温水泡脚帮助缓解肌肉紧张。若持续疼痛,可考虑使用超声波治疗。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在跟骨内侧的附着点发生炎症时,疼痛可放射至足内侧。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稍缓解。可能与过度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关。急性期需冰敷,慢性期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夜间使用支具保持拉伸状态。医生可能建议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3、跖骨应力性骨折

第二或第三跖骨基部因反复应力导致的微小骨折,常见于长跑运动员。表现为局部压痛和肿胀,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需要立即停止运动,使用行走靴固定4-6周。严重者需手术治疗,如跖骨内固定术。

4、拇外翻

第一跖趾关节畸形会改变足部受力,导致内侧跖骨头部疼痛。穿窄头鞋会加重症状。轻度可通过矫形器矫正,重度需行截骨矫形术。日常应选择宽楦鞋,避免高跟鞋,进行足趾抓毛巾训练增强肌力。

5、痛风性关节炎

第一跖趾关节常见受累,但痛风石也可沉积于足内侧骨突部位。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血尿酸检测可确诊。需限制高嘌呤饮食,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期服用别嘌醇片。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肾功能异常。

建议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每日可进行足踝绕环、脚趾抓地等锻炼增强足部肌力。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夜间痛醒或伴随肿胀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感染等严重情况。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疼痛需优先排除血管神经病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肌张力过高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肌张力过高的表现主要有肢体僵硬、活动受限、姿势异常、反射亢进。

1、肢体僵硬

宝宝四肢或躯干肌肉持续紧张,触摸时感觉僵硬,被动活动关节阻力明显增大。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日常活动时的肌肉状态,避免强行拉伸。

2、活动受限

宝宝自主运动减少,如翻身困难、抓握动作笨拙,或出现一侧肢体活动明显少于另一侧。建议家长定期记录宝宝大运动发育里程碑,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评估。

3、姿势异常

表现为头后仰、双手握拳内收、下肢交叉呈剪刀步态等特征性姿势。家长需留意宝宝安静状态下的自然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异常姿势。

4、反射亢进

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可能伴随踝阵挛等病理反射。家长发现异常反射应尽早就诊神经科或康复科。

发现上述表现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日常护理中避免过度刺激,可遵医嘱进行温水浴、抚触等放松训练。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