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低血糖引起抽搐主要与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过量、肝糖原储备不足、内分泌疾病、长时间空腹、酒精摄入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样发作。
1、胰岛素过量
外源性胰岛素注射过量会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因葡萄糖缺乏出现异常放电。患者可能伴随冷汗、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口服葡萄糖片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常用药物包括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胰高血糖素鼻用粉雾剂等。
2、肝糖原不足
肝硬化或糖原累积症患者肝脏糖原分解能力下降,无法在低血糖时释放足够葡萄糖。这类患者易在夜间发生抽搐,可能伴有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需通过睡前加餐预防,必要时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岛素分泌。
3、内分泌疾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时,升糖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反复低血糖。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乏力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急性发作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抢救。
4、空腹时间过长
持续8小时以上未进食会使健康人血糖降至危险水平,尤其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后。此类抽搐多伴随震颤、焦虑等症状,需立即进食含15-2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方糖、果汁等快速升糖物质。
5、酒精抑制糖异生
乙醇代谢会消耗大量NAD+,阻碍肝脏将乳酸转化为葡萄糖。酗酒者可能出现醉酒与低血糖抽搐并存,常伴呕吐、低体温,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注射液预防韦尼克脑病。
预防低血糖抽搐需规律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出现意识模糊时切勿喂食以防窒息,立即就医处理。长期反复发作者需完善胰岛素释放试验、肾上腺CT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如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