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丙肝抗体假阳性可能由检测方法误差、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疫苗接种、其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核酸检测确认。
1、检测误差:试剂灵敏度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假阳性,建议重复检测或更换检测方法。
2、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3、疫苗接种:近期接种流感或乙肝疫苗可能产生交叉反应,建议间隔4周后复测。
4、其他感染: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假阳性,需进行丙肝RNA检测排除。
出现丙肝抗体阳性时应及时就医,通过核酸检测确认感染状态,避免自行解读检测结果。
多数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自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结果主要有急性自限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癌等。
1、急性自限性感染:约90%的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个月内可自行清除病毒并产生抗体,表现为急性自限性感染。
2、慢性感染:约5%-10%的成人感染者无法清除病毒,会发展为慢性乙肝,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3、肝硬化: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症状。
4、肝癌:少数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需定期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查。
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病毒载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