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痔疮手术后长肉芽是常见的术后反应,通常由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多数属于正常愈合现象,少数可能与感染或缝合不当有关。
痔疮手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作为修复损伤的重要成分会自然形成。当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时,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颗粒状肉芽。这种情况常见于术后1-2周内,尤其易发生在采用开放式创面处理的术式中,如外痔切除术或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此时肉芽组织表面湿润但无脓液,触碰易出血,患者可能感觉轻微瘙痒或异物感。一般通过医生规范的消毒换药处理,配合高锰酸钾坐浴,多数肉芽会随伤口愈合逐渐消退。
若肉芽持续增大超过3周,伴随渗液增多、疼痛加剧或发热,则可能提示继发感染或缝线排斥反应。常见诱因包括术后排便污染创面、糖尿病控制不佳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异常增生的肉芽可能形成质硬瘢痕,影响肛门收缩功能。此时需由医生评估后进行硝酸银烧灼、电凝或手术修整等处理,同时需排查是否合并肛周脓肿等并发症。特殊体质患者如瘢痕体质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坐浴2-3次,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摩擦创面。饮食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西蓝花、燕麦等食物预防便秘。若发现肉芽异常增生或伴随出血化脓,应及时返院复查,禁止自行修剪或涂抹刺激性药物。规范护理下,90%以上的术后肉芽问题可在1个月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