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腰椎压缩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腰椎压缩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长期激素使用、先天性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4-8周,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腰部扭转。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减轻椎体压力。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2、佩戴支具
疼痛缓解后需定制硬质腰围支具,佩戴时间持续3-6个月。支具能限制脊柱前屈和旋转活动,防止骨折椎体进一步塌陷。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卧床时解除。选择透气性好的高分子材料支具,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皮肤压伤。
3、物理治疗
伤后6周开始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8周后采用超声波治疗加速骨折愈合,配合中频电刺激预防腰背肌萎缩。治疗频率每周3-5次,需由康复医师评估调整方案。禁忌过早进行推拿和牵引治疗。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合并神经症状需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5、康复训练
伤后3个月开始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锻炼,每日2组每组10-15次。6个月后逐步增加抗阻训练,采用瑞士球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避免跳跃和负重动作。全程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日常饮食需保证每日1000-1200mg钙摄入,多食用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食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代谢。恢复期避免提重物、久坐久站,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腰托保护。定期复查骨密度和X线片,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建立防跌倒意识,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并安装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