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牙齿向外凸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正颌手术、肌功能训练、拔牙矫正等方式治疗。牙齿外凸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牙列拥挤、颌骨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佩戴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通过持续施加压力使牙齿逐渐复位。适用于轻中度牙列不齐,需定期调整矫治力度,治疗周期较长。
2、正颌手术针对严重骨性龅牙需配合颌骨截骨术。可能与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有关,常伴随咬合紊乱、面部不对称,需术前正畸配合。
3、肌功能训练纠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通过唇肌训练器或舌位练习改善软组织异常压力,适合生长发育期儿童早期干预。
4、拔牙矫正对严重拥挤病例需拔除前磨牙创造间隙。可能与牙弓发育不足有关,表现为牙齿重叠、清洁困难,需严格保持口腔卫生。
建议尽早就诊正畸专科评估,避免长期外凸导致牙周损伤。矫正期间注意避免硬质食物,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
洗牙后一般1-2小时可正常进食,实际时间受牙周健康状况、清洁程度、敏感程度、饮食温度等因素影响。
1、牙周健康:牙龈无炎症者1小时后可进食,存在牙龈炎或牙周炎者需延长至2小时,避免刺激引发出血。
2、清洁程度:常规洁牙后进食时间较短,若进行龈下刮治等深度清洁,建议2小时后再进食。
3、敏感程度:牙齿敏感者需待麻药完全消退后进食,约需2小时,避免咬伤黏膜或误食过热食物。
4、饮食温度:初期建议选择常温流食,避免冷热刺激,24小时内忌食染色性强或过硬食物。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使用抗敏感牙膏刷牙可帮助缓解短期不适,若持续出血或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