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冰袋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退热药。退热药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无菌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头痛等症状。
3、补充水分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发热导致代谢加快易引发脱水。
4、就医评估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随意识模糊、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严重感染、脓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因素可能导致高热,通常表现为谵妄、抽搐等症状。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衣物,每日监测体温3次。饮食选择粥类、果蔬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新生儿大便出现奶瓣和水样便可能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抗感染治疗、更换水解奶粉等方式改善。
1. 喂养不当过量喂养或奶粉冲调过浓会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奶瓣和稀便。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严格按比例调配奶粉。
2. 乳糖不耐受肠道乳糖酶不足导致未消化乳糖发酵产气排水,大便呈水样带奶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滴剂,或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
3. 肠道感染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起腹泻伴奶瓣,通常伴有发热、哭闹。需就医进行大便检测,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
4. 牛奶蛋白过敏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可导致腹泻、奶瓣及皮肤红斑。建议家长立即停用普通奶粉,遵医嘱改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大便次数和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