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打疫苗后发烧可以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疫苗后发热通常由免疫反应、合并感染、疫苗成分刺激、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
1. 免疫反应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低热,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超过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2. 合并感染接种前后接触病原体可能引发感染性发热,需就医鉴别病因,医生可能开具阿司匹林或萘普生等退热药物。
3. 疫苗成分灭活疫苗中的佐剂可能引起一过性发热反应,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持续发热需排除过敏反应。
4. 个体差异儿童、老年人或免疫异常者反应可能更明显,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重复用药或过量服药。
接种后建议多饮水、保持休息,出现持续高热或伴随皮疹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S号尿不湿一般用到3-6个月,实际使用时长受到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排尿频率、品牌尺寸差异、季节影响等多种因素决定。
1、体重增长:婴儿体重达到6-8公斤时需更换M号,家长需每月监测体重变化。
2、排尿频率:尿量明显增多或出现侧漏现象,提示尺寸可能偏小。
3、品牌差异:不同品牌对S号体重范围界定存在1-2公斤浮动。
4、季节影响:夏季出汗多需勤换,可能提前过渡到大一码尺寸。
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大腿和腰部松紧带勒痕,出现明显压痕或尿液外渗时应及时更换大码,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皮肤是否出现红疹等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