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脑卒中、心源性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主要危害包括心肌缺血加重、器官灌注不足、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及猝死概率上升。
1、心肌缺血加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需通过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药物控制心率。
2、器官灌注不足心室率过快或过慢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引起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表现为晕厥或肾功能损伤,严重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治疗。
3、血栓形成风险房颤等心律失常易导致心房内血液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脑栓塞,需长期服用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预防。
4、猝死概率上升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需立即电复律抢救,高危患者需考虑导管消融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及刺激性饮食,遵医嘱规范用药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突发心悸晕厥时立即就医。
心内膜垫缺损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妊娠期病毒感染孕妇的胎儿、21三体综合征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者、孕期接触致畸物质的胎儿。
1、妊娠期病毒感染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儿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建议孕期做好病毒筛查与防护。
2、21三体综合征约半数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合并心内膜垫缺损,这类患儿需在出生后进行心脏超声筛查。
3、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者发病概率增高,建议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和胎儿心脏专项检查。
4、孕期致畸物接触孕期接触放射线、酒精、抗癫痫药物等致畸因素可能干扰心内膜垫发育,需严格避免高危暴露。
高危人群孕妇应加强产前超声监测,新生儿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及时排查心脏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