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感染艾滋病后通常2-4周出现急性期症状,实际时间受到病毒载量、免疫状态、感染途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急性期表现约50%-70%感染者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症状,持续1-3周自行缓解,此时HIV抗体可能尚未阳转。
2、无症状期急性期后进入长达2-15年的临床潜伏期,仅部分患者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CD4+T淋巴细胞缓慢下降。
3、艾滋病期当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出现机会性感染,表现为持续发热、体重骤减、真菌感染等典型症状。
4、检测窗口期核酸检測窗口期约1-4周,抗体检测窗口期3-12周,建议高危行为后及时进行专业筛查。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日常应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定期监测CD4细胞和病毒载量。
艾滋病患者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3-6个月实现病毒载量检测不到,免疫功能恢复可能需要1-2年,实际时间受到用药依从性、基线免疫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合并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用药依从性:每日按时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漏服或中断用药可能导致病毒耐药,需通过定时提醒、分装药盒等方式提高依从性。
2、基线免疫水平: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免疫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越长,CD4计数低于200个/μL者需警惕机会性感染风险。
3、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或肝肾功能异常等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合并感染:合并乙肝、结核等感染会延缓恢复进程,需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合并机会性感染者需先控制急性感染再启动抗病毒治疗。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运动,避免生食及未消毒乳制品,定期复查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