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临床表现,肾病性水肿主要由低蛋白血症导致,肾炎性水肿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关。
1. 病因差异肾病性水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因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肾炎性水肿多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与钠水潴留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有关。
2. 水肿特点肾病性水肿多从眼睑开始,呈凹陷性,逐渐蔓延至全身;肾炎性水肿常始于颜面部,晨起明显,伴随高血压和血尿。
3. 实验室检查肾病性水肿患者尿蛋白定量超过3.5g/24h,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肾炎性水肿患者可见血尿、蛋白尿,但蛋白尿程度较轻。
4. 治疗原则肾病性水肿需补充白蛋白并利尿,常用呋塞米、螺内酯;肾炎性水肿需控制血压和限制钠盐,可使用氢氯噻嗪、氨苯蝶啶。
出现水肿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监测体重变化。
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直接蔓延四种方式。
1、上行感染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后沿输尿管上行至肾盂,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多由大肠埃希菌等肠道细菌引起,可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
2、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3、淋巴道感染盆腔或结肠的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肾脏,较为少见,可能与盆腔炎症或肠道感染相关。
4、直接蔓延邻近器官的感染灶直接侵犯肾脏组织,如肾周脓肿或脊柱结核等疾病导致,通常伴随原发病症状。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冲刷尿路,出现腰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