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耳石症通常与头部撞击无直接关系,但头部外伤可能诱发耳石脱落。耳石症主要因内耳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年龄增长、内耳供血不足、骨质疏松等。若头部撞击后出现眩晕症状,需排查耳石症或其他前庭系统损伤。
耳石症的核心发病机制是内耳椭圆囊中的碳酸钙结晶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变化时,这些游离的耳石会刺激毛细胞,引发短暂性眩晕。典型表现为与头位变化相关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特征性眼震。头部撞击若导致颞骨骨折或内耳震荡,可能间接造成耳石脱落,但这种情况在耳石症患者中占比较低。多数耳石症患者无明确外伤史,自发性脱落更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与耳石代谢异常、慢性炎症或血管因素相关。
对于外伤后眩晕患者,除耳石症外还需鉴别脑震荡后综合征、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头部严重撞击可能损伤前庭器官或中枢神经通路,此时眩晕持续时间更长且常伴头痛、平衡障碍。耳石症的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通过Epley或Semont等复位法将耳石归位至椭圆囊,药物仅用于缓解眩晕症状。外伤相关耳石症患者复位后复发概率略高,可能与内耳结构稳定性下降有关。
建议突发眩晕患者记录发作时的头位变化特点,避免快速转头或弯腰动作。外伤后出现持续眩晕应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颅内损伤。日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可能有助于维持耳石稳定性,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复位治疗后一周内需保持头部适度抬高睡眠,减少耳石再次脱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