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老年人患艾滋病可能由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免疫系统老化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规范治疗和防护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1、性传播:老年人存在无保护性行为或性伴侣携带病毒的情况,建议使用安全套并定期筛查。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抗病毒药物。
2、血液传播:输血或共用针具可能导致感染,医疗机构应严格筛查血源。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检测HIV抗体,确诊后采用齐多夫定联合治疗方案。
3、母婴传播:老年女性孕期未阻断治疗可能垂直传播给胎儿,新生儿需预防性使用奈韦拉平。建议育龄期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4、免疫衰老:年龄增长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更易发生机会性感染。需加强营养摄入和适度运动,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艾滋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食物,家属需协助监督用药并关注心理健康状态。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卡波西肉瘤、口腔溃疡等舌部病变,这些症状按感染进程从轻到重排列。
1、口腔念珠菌病:舌面覆盖白色伪膜,刮除后可见充血创面,与免疫缺陷导致真菌感染有关,需使用氟康唑、制霉菌素含漱液、克霉唑口腔贴片等抗真菌药物。
2、毛状白斑:舌侧缘出现无法刮除的白色绒毛状病变,由EB病毒激活引起,可局部应用鬼臼毒素或进行激光治疗,同时需加强抗病毒治疗。
3、卡波西肉瘤:舌体出现紫红色结节或斑块,属于艾滋病相关肿瘤,需进行化疗或局部放疗,配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控制病毒载量。
4、顽固性溃疡:舌面深大溃疡长期不愈,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相关,需采用沙利度胺、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治疗,同时纠正营养不良。
艾滋病患者出现舌部病变需定期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重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