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萎缩性胃炎可通过饮食调节、营养补充、避免刺激食物、分餐制等方式改善。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节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山药粥、南瓜羹,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避免过硬、过冷、过热食物刺激胃黏膜。
2、营养补充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羹,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预防贫血。可遵医嘱服用复合维生素片剂、口服液或胶囊。
3、避免刺激严格戒除酒精、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减少腌制、熏烤食品摄入。辛辣调味品可能加重黏膜损伤。
4、分餐制实行定时定量进餐,每日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克。进餐时充分咀嚼,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
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秋葵、小米、香蕉等养胃食物,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配合医生进行规范药物治疗。
吃了益生菌肚子痛可能与菌株不耐受、剂量过大、胃肠道敏感、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剂量、更换菌株、对症用药等方式缓解。
1. 菌株不耐受部分人群对特定益生菌株存在不耐受反应,可能引发腹痛腹胀。建议暂停使用该菌株,更换为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耐受性较好的菌株。
2. 剂量过大过量摄入益生菌可能导致肠道产气增多,出现绞痛症状。初期应从低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至推荐量。
3. 胃肠道敏感胃肠功能紊乱者服用益生菌可能出现暂时性不适。可配合蒙脱石散、颠茄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4. 菌群紊乱严重肠道菌群失调者可能出现赫氏消亡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等调节菌群。
出现持续腹痛或伴随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选择标注明确菌株的益生菌产品,避免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