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主要有固冲汤、归脾汤、清热固经汤、逐瘀止崩汤、左归丸等。崩漏在中医中是指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多与脾虚、血热、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需辨证施治。

1、固冲汤

固冲汤适用于脾虚型崩漏,表现为经血色淡质稀、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山茱萸补益肝肾。脾虚可能与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有关,伴随症状可见食欲减退、大便溏薄。治疗需配合休息,避免生冷食物。

2、归脾汤

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型崩漏,常见经量多而色淡、心悸失眠、头晕眼花。方含党参、黄芪补气,当归、龙眼肉养血,远志、酸枣仁安神。此类患者多因思虑过度或慢性失血导致,可能伴有健忘、唇甲色淡。日常需调节情绪,适量食用红枣、猪肝等补血食物。

3、清热固经汤

清热固经汤针对血热型崩漏,症见经血深红黏稠、口渴心烦、小便黄赤。方中黄芩、栀子清热凉血,生地、地榆滋阴止血,龟板、牡蛎固冲任。血热多因辛辣饮食或情志化火引发,可能伴随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4、逐瘀止崩汤

逐瘀止崩汤用于血瘀型崩漏,表现为经血紫暗有块、小腹刺痛拒按。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七、蒲黄化瘀止血,当归、川芎调经止痛。血瘀常与外伤、气滞或寒凝有关,可能见舌质紫暗、脉涩。需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促进气血运行。

5、左归丸

左归丸适用于肾阴虚型崩漏,多见经血量少淋漓、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方含熟地、山药滋补肾阴,枸杞子、山茱萸补益精血,鹿角胶温阳止血。肾虚多因房劳过度或久病耗损,伴随症状包括耳鸣、五心烦热。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桑葚等滋肾食材。

使用中药治疗崩漏需严格辨证,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与情绪波动,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宜清淡温补,如山药粥、乌鸡汤等,忌食生冷辛辣。若出血量大或持续超过7天,或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可按摩三阴交、血海等穴位辅助调理,月经期注意保暖防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中医能治疗遗传耳聋吗

中医无法治愈遗传性耳聋,但可通过调理改善部分症状。遗传性耳聋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听觉系统结构异常,属于器质性病变,现代医学尚无根治手段。中医治疗以缓解耳鸣、头晕等伴随症状为主,需结合针灸、中药、推拿等综合干预。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遗传性耳聋多与先天肾精不足有关。通过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可能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耳鸣症状。针灸选取听宫、翳风等穴位刺激,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运行。部分患者配合耳部按摩可暂时性提高声音敏感度,但无法逆转听力损伤。需注意中药需由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遗传性耳聋患者应优先考虑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现代康复手段,中医可作为辅助疗法。日常避免接触噪音,保证充足睡眠,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物。建议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切勿因过度依赖中医延误最佳康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