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耳朵流黄色液体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朵流黄色液体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耳朵流黄色液体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湿疹继发感染或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游泳后耳道进水或频繁掏耳。表现为耳道瘙痒、疼痛,黄色分泌物可能伴随异味。治疗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性分泌物。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必要时行鼓膜穿刺引流。

3、鼓膜穿孔

外伤或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穿孔后中耳分泌物经外耳道流出。患者常主诉耳闷、耳鸣,检查可见鼓膜裂隙及渗液。小穿孔可通过禁水入耳观察自愈,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期间可使用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4、耳部湿疹感染

过敏性湿疹累及耳部皮肤时,抓破后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耳廓或耳道皮肤糜烂、渗液结痂。治疗需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抗炎,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症状。

5、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上皮堆积会破坏中耳结构,引发长期耳漏伴恶臭分泌物。可能伴随传导性耳聋和眩晕,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确诊后需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冲洗,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日常应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出现耳道流液持续超过3天、伴随发热或剧烈头痛时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按医嘱规范用药,禁止自行冲洗耳道。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中耳炎严重会怎么样

中耳炎严重时可能引发听力下降、耳膜穿孔、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需及时就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听力下降:中耳炎严重时,炎症可能导致中耳积液或耳膜损伤,影响声音传导,造成听力下降。治疗可通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两次,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引流。 2、耳膜穿孔:长期炎症或感染可能使耳膜变薄甚至穿孔,导致耳痛、耳漏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200mg每日两次,避免耳部进水,严重时需进行鼓膜修补术。 3、颅内感染:中耳炎若未及时控制,炎症可能扩散至颅内,引发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1g每日一次,必要时进行手术引流。 4、面神经麻痹:中耳炎可能影响面神经,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治疗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30mg每日一次,配合物理治疗如面部按摩,严重时需手术减压。 5、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可能转为慢性,导致持续性耳痛、耳漏及听力下降。治疗需长期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片500mg每日一次,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乳突切除术。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耳部进水,保持耳道干燥,戒烟限酒,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康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