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胰腺功能异常可能由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胰腺炎、胰管梗阻、囊性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疾病引起,早期表现为腹痛、脂肪泻、血糖异常、体重下降、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胰腺作为消化和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其功能障碍往往与上述疾病直接相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
长期饮酒或胆道疾病可能导致胰腺持续炎症,腺体逐渐纤维化。典型症状包括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向背部放射,粪便中出现未消化的脂肪颗粒。治疗需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替代消化功能,配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饮食。
吸烟和遗传因素是主要诱因,肿瘤压迫胆管和浸润神经丛时会出现无痛性黄疸和腰背部剧痛。诊断依赖增强CT和CA19-9检测,治疗需采用注射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或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发现困难,体重骤降和陶土样粪便是重要预警信号。
胆石症或暴饮暴食诱发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我消化。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伴呕吐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需禁食并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疼痛控制选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同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结石或肿瘤阻塞主胰管引发胰液淤积,表现为进食后腹痛加重和脂肪吸收不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既能明确诊断也可放置支架治疗,配合口服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反复发作可能继发胰腺假性囊肿,需超声内镜引导下引流。
CFTR基因突变导致胰管黏液稠厚堵塞,多见于儿童期发病。特征性症状包括营养不良和油状恶臭粪便,治疗需长期服用胰酶肠溶微粒改善吸收,配合阿法链道酶吸入溶液缓解呼吸道症状。新生儿筛查和基因检测可早期确诊。
IgG4相关疾病累及胰腺时形成硬化性炎症,表现为无痛性梗阻性黄疸和胰腺弥漫性肿大。血清IgG4升高和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确诊,首选泼尼松片诱导缓解。易与胰腺癌混淆,组织活检是鉴别金标准。
胰腺疾病患者日常需保持清淡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50克以下,优先选择蒸煮烹调方式。戒烟限酒并规律监测血糖,出现持续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应及时复查腹部CT。建议每半年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急性发作期应绝对禁食并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可遵医嘱补充复合维生素和钙剂预防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