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肘内翻畸形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肘内翻畸形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咸国哲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术后护理主要有: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2.手指血液循环观察。术后予以屈肘80°、前臂旋后位上臂管型高分子绷带外固定,严密观察手指血运,上肢以自制橡胶、海绵外展托具固定,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3.饮食护理指导。术后早期,宜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如米粥、豆制品、牛奶、萝卜、新鲜蔬菜等。4.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是儿童肘内翻术后功能重建的重要措施,要积极协助患儿加强功能锻炼。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拇指脚趾外翻不太严重

大拇指脚趾外翻不太严重时通常无需手术干预,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轻度拇外翻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穿戴矫形器、调整鞋型、物理治疗、功能锻炼、药物缓解疼痛等。

1、穿戴矫形器

夜间使用拇外翻矫形器可帮助维持脚趾正常力线,减缓畸形进展。选择硅胶分趾垫或硬质支具需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初期可能出现轻微不适,适应后每日佩戴6-8小时效果较好。需注意矫形器不能完全矫正已形成的骨性畸形,但能有效缓解行走时的摩擦疼痛。

2、调整鞋型

改穿前掌宽大、鞋头圆润的软底鞋可减少对跖骨头的压迫。避免高跟鞋或尖头鞋,鞋跟高度建议不超过3厘米。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能分散前足压力,建议选择透气网面材质减少局部摩擦。必要时可定制生物力学鞋垫改善步态。

3、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和冷敷能缓解关节滑囊炎症,每周2-3次连续治疗可减轻红肿热痛。手法按摩第一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配合牵拉锻炼增强拇展肌力量。水中运动如赤足行走能无负重状态下改善足部肌群协调性。

4、功能锻炼

用脚趾抓毛巾练习每日3组,每组10次可增强足底内在肌。赤足在鹅卵石路径行走刺激本体感觉,每次5-10分钟。弹力带抗阻训练拇趾外展动作,注意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避免代偿。持续锻炼3个月以上可改善动态稳定性。

5、药物缓解

疼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抗炎镇痛。急性期关节肿胀可外敷氟比洛芬贴膏。若合并皮肤磨损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依赖。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居家可赤足活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BMI超过24者建议减重5%-10%。定期观察畸形进展速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第二趾骑跨需及时复查。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更适合拇外翻患者维持活动量,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锻炼增强足踝肌耐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