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需进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眼部B超、房水细胞学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可能与晶状体蛋白过敏、外伤、手术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
1、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是诊断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的基础检查,可观察眼前节炎症反应程度。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角膜、前房、虹膜及晶状体表面,能够发现角膜后沉积物、房水闪辉、虹膜粘连等特征性改变。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可重复进行以评估病情变化。
2、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可排查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晶状体蛋白释放可能阻塞房角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眼压升高。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眼压计测量,若眼压超过21mmHg需警惕青光眼风险,可能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
3、眼部B超
眼部B超适用于评估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状况。当晶状体皮质残留引发严重炎症时,B超能显示玻璃体内点状回声、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对于瞳孔区渗出膜形成或屈光间质混浊者,B超可弥补裂隙灯检查的局限性。
4、房水细胞学检查
房水细胞学检查通过前房穿刺获取样本,直接观察炎性细胞类型。晶状体蛋白过敏反应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助于与其他类型葡萄膜炎鉴别。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评估视网膜血管渗漏及炎症范围。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拍摄眼底图像,若出现血管壁染色、视盘强荧光等表现,提示炎症累及后节。该检查对制定全身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确诊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后,应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炎症。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助于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严格遵医嘱使用散瞳剂和抗炎眼药水,定期复查眼压及眼底情况。若出现视力骤降、眼胀痛加剧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