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新生儿肾衰竭可能由围产期窒息、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严重感染、药物毒性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液体复苏、控制感染、血液净化、手术矫正、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肾损伤是新生儿肾衰竭的常见原因。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因胎盘早剥、脐带绕颈等因素发生缺氧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治疗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改善肾血流。早期干预可逆转部分肾功能损害。
2、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
后尿道瓣膜、肾发育不良等先天畸形可造成尿路梗阻,导致肾盂积水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患儿可能出现腹部包块、排尿困难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需通过膀胱镜下瓣膜切除术或肾造瘘术解除梗阻。术后需定期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
3、严重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重症感染时,细菌毒素及炎症因子可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花纹样改变。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病例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症介质。
4、药物毒性损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易损伤新生儿未成熟的肾单位。临床可见尿量减少、血尿等表现。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静脉输注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清除体内药物残留。
5、遗传代谢性疾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原发性高草酸尿症等遗传病可导致代谢产物沉积在肾小管。患儿多伴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需限制特定氨基酸摄入,口服左卡尼汀口服溶液促进代谢,严重者需肝移植或肾移植。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生育咨询。
新生儿肾衰竭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多学科管理。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喂养高热量低蛋白配方奶。维持适宜环境温度,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随访肾功能。对于先天性畸形患儿,需在儿童肾内科长期随访生长发育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