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怎么确定是不是淋巴结核呢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么确定是不是淋巴结核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烈
马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主任医师

淋巴结核可通过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临床表现等方式综合诊断。淋巴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低热、盗汗等症状。

1、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结核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若发现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巨细胞等结核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该方法准确性高,但属于有创操作,需在医生评估后实施。活检后需局部压迫止血,避免感染。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钙化或液化等特征。CT或MRI能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辅助判断病变范围。影像学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单纯影像结果不能确诊。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去除金属物品避免伪影。

3、结核菌素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观察48-72小时局部硬结反应。硬结直径超过一定数值提示结核感染可能,但无法区分活动性或潜伏性感染。接种卡介苗者可能出现假阳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试验后避免抓挠注射部位。

4、γ-干扰素释放试验

通过检测血液中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判断感染状态,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较高。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活动性结核。该检查需空腹采血,检测前避免剧烈运动。结果需由专业医师解读,不可自行判断。

5、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颈部等部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仅有局部表现,需与淋巴瘤、转移癌等鉴别。症状出现后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淋巴结。保持充足休息,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

怀疑淋巴结核时应尽早就诊感染科或呼吸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全程遵医嘱用药。治疗期间注意隔离措施,避免传染他人。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评估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完成疗程后仍需随访,预防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疼痛怎么回事?

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反应、血管痉挛、神经刺激或术后并发症有关,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血管瘤介入治疗通常采用栓塞或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术后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1、手术创伤

介入治疗需穿刺血管并导入导管,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组织。术后穿刺点可能出现肿胀、淤血,表现为局部钝痛或压痛。此类疼痛通常1-3天逐渐减轻,建议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若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血肿形成。

2、炎症反应

治疗中使用的栓塞材料或硬化剂可能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导致组织充血水肿。患者常感到持续性胀痛,可能伴随低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冰敷缓解症状。炎症反应多在1周内消退。

3、血管痉挛

导管操作可能刺激血管壁引发痉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痉挛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可通过静脉注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缓解。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痉挛。严重痉挛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需密切观察肢体血运。

4、神经刺激

血管瘤压迫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邻近神经,产生放射性疼痛。表现为刺痛或灼烧感,可能向周围区域扩散。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修复损伤,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加巴喷丁胶囊。神经恢复通常需要2-4周时间。

5、术后并发症

极少数情况下,疼痛可能提示感染、异位栓塞等并发症。若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皮肤发绀或感觉异常,需立即复查CT排除脓肿形成或误栓。确诊后可能需要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压迫治疗部位,睡眠时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定期随访观察血管瘤消退情况,如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返院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