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面条,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可采用四联疗法根除,通常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
4、定期复查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观察黏膜变化情况,若出现腹痛加重、黑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有助于胃黏膜修复,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和呼吸道并发症,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
1、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炎症,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痛、吞咽困难,可通过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缓解。
2、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属于癌前病变,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3、食管狭窄慢性炎症导致食管纤维化狭窄,出现进行性吞咽梗阻,需内镜下扩张或支架置入改善症状。
4、呼吸道并发症反流物误吸引发慢性咳嗽、哮喘或吸入性肺炎,需联合抗反流治疗和呼吸科对症处理。
建议患者避免饱餐、睡前3小时禁食,睡眠时抬高床头,肥胖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