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 针灸科

石膏的功效和用途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石膏的功效和用途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秀杉
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湿疹溃疡等病症。

1、清热泻火

石膏性大寒,归肺胃经,擅长清解气分实热。对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渴多汗,常与知母配伍使用。石膏煅制后外用可缓解皮肤红肿热痛,如接触性皮炎或轻度烫伤。脾胃虚寒者慎用内服,可能加重腹泻症状。

2、除烦止渴

石膏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热病引起的烦躁不安。其含有的含水硫酸钙可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糖尿病消渴症需配伍滋阴药材使用,单用效果有限。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钙离子过量摄入。

3、敛疮生肌

煅石膏粉末外敷能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保护层促进伤口愈合。适用于慢性溃疡、褥疮等久不收敛的创面,常与黄柏、冰片等配伍。新鲜创伤不宜直接使用,可能影响组织再生。使用前需清创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4、肺热咳喘

石膏通过抑制支气管炎症反应,缓解肺热壅盛导致的咳嗽气喘。常与麻黄、杏仁组成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结核咳血需配伍凉血药材,单纯清热可能加重出血。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胃火牙痛

石膏能中和胃酸、抑制口腔细菌,对胃火上攻导致的牙龈肿痛有效。多与升麻、黄连配伍使用,如清胃散。龋齿性牙痛需配合根管治疗,单纯药物难以根治。孕妇使用需减量,可能影响胎儿钙代谢。

使用石膏需辨证施治,内服建议煎煮30分钟以上促进有效成分溶出。外用时创面渗液过多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日常可配伍粳米煮粥缓解暑热烦渴,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7天。出现食欲减退或腹胀时应暂停用药,咨询中医师调整配伍方案。储存时需防潮密封,煅制品更易吸湿结块影响药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晚上睡觉后背痛醒什么原因

晚上睡觉后背痛醒可能与睡姿不良、肌肉劳损、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原因有关。后背痛通常表现为局部酸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睡姿不良

长时间保持不当睡姿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持续紧张。枕头过高或床垫过软会使脊柱处于非生理曲度,引发肌肉代偿性收缩。建议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采用侧卧时双腿间夹枕的姿势,有助于减轻脊椎压力。日常可进行猫式伸展等放松训练。

2、肌肉劳损

白天过度负重或重复弯腰动作易造成竖脊肌损伤,夜间血液循环减慢时疼痛加剧。急性期可局部冷敷15分钟,48小时后改用热敷。避免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必要时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骨质疏松

椎体骨量减少可能导致夜间静息痛,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缺钙人群。伴随身高变矮、轻微外伤后骨折等症状。需进行骨密度检测,基础治疗包括碳酸钙D3片联合阿仑膦酸钠片,同时保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钙吸收。

4、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压迫神经根会引起夜间放射性疼痛,咳嗽时症状加重。可能伴有下肢麻木、足背屈无力等神经症状。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介入治疗。

5、强直性脊柱炎

晨僵超过30分钟且活动后缓解是典型特征,夜间痛多位于骶髂关节区。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脊柱强直畸形。需完善HLA-B27基因检测,常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用于中重度患者。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剧烈运动。睡眠环境温度维持在20-24℃为宜,寒冷可能诱发肌肉痉挛。日常可进行游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尽快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