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儿童胃肠型发热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补液防脱水家长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米汤水,每10分钟喂5-10毫升。发热伴随呕吐腹泻时易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等。
2、调整饮食家长需暂停奶制品和油腻食物,改为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饮食。胃肠功能紊乱时肠粘膜受损,强行进食可能加重呕吐。急性期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保护肠粘膜。
3、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胃肠感染发热多为中低热,过度退热可能影响免疫功能。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
4、药物退热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适量补充锌制剂有助于肠粘膜修复,避免过早恢复普通饮食诱发症状反复。
小儿支气管炎恢复期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和密切观察等方式护理。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和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保持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帮助稀释痰液。生理盐水雾化可缓解气道干燥,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物质。
2、合理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少量多餐。保证水分摄入,适量食用梨汁、白萝卜等润肺食材。
3、适度活动在无发热情况下进行温和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家长需注意孩子活动后是否出现呼吸急促。
4、密切观察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记录咳嗽特征。若出现喘息加重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复诊。
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注意早晚温差,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