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新生儿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腹泻通常由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母乳喂养需减少单次哺乳时间,配方奶喂养可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哺,避免过度喂养加重胃肠负担。
2、补液防脱水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按说明书调配后分次喂服。家长需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3、调节菌群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这些药物能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4、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肟颗粒,病毒感染可用干扰素α2b喷雾剂。家长不可自行用药,需经医生诊断后规范治疗。
护理期间注意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若出现发热、血便或持续6小时无尿,须立即急诊处理。
五个月宝宝咳嗽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痰、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咳嗽通常由呛奶、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避免干燥刺激呼吸道。生理性呛咳或轻微感冒时,湿润空气有助于缓解黏膜干燥。
2、调整喂养姿势家长需采用45度角斜抱喂奶,喂后竖抱拍嗝20分钟。喂养不当导致的呛奶性咳嗽,通过体位调整可减少发作。
3、拍背排痰家长需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2-3分钟。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帮助松动痰液促进排出。
4、就医评估若咳嗽伴发热、呼吸急促或持续超过3天,可能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关,需医生听诊确认后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药物。
家长需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咳嗽期间适当增加哺乳频率保持水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