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呕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呕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感染、食物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治疗、抗过敏药物、手术复位等方式干预。

1、喂养不当

过量进食或进食过快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引发呕吐,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喂养,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可适当按摩婴儿腹部帮助消化。

2、胃肠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伴随发热腹泻,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3、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鸡蛋过敏可能引发呕吐皮疹,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急性发作期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4、肠套叠

多见于4-10个月婴儿,特征性表现为果酱样大便和阵发性哭闹,需急诊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

呕吐后2小时内暂禁食禁水,恢复期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半个月就发烧怎么办

儿童反复发热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免疫调节异常、环境温度变化、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就医排查病因。

1. 感染性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原因,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咳嗽、腹泻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

2. 免疫调节异常

疫苗接种后反应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低热,家长需保持孩子充足休息。若持续发热需排除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必要时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3. 环境温度变化

衣物过厚、室温过高等非病理性因素可能引起体温波动,家长需调整环境温度至24-26℃,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

4. 慢性炎症性疾病

周期性发热综合征或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热,通常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基因检测确诊。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时间曲线,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可适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体温超过38.5℃或伴随精神萎靡时需急诊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