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补牙时若牙髓已感染或坏死,需先进行根管治疗再补牙。根管治疗能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防止炎症扩散,保留患牙功能。主要有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牙外伤露髓、牙体修复需求等原因。
1. 牙髓炎
龋齿或外伤导致细菌侵入牙髓引发炎症时,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急性牙髓炎表现为自发剧痛、冷热刺激痛,慢性牙髓炎可有咬合不适。治疗需开髓引流后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控制感染,最后用牙胶尖充填根管。
2. 牙髓坏死
牙髓组织完全坏死时,坏死物质可能通过根尖孔扩散至颌骨,需彻底清理根管系统。患牙通常变色无活力,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治疗需逐步扩锉根管,交替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封入樟脑酚棉捻消毒,最终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
3. 根尖周炎
感染波及根尖周组织会引起骨质破坏,表现为咬合痛、牙龈脓包。需通过根管治疗消除根管内感染源,促进根尖病变愈合。急性期可口服头孢克洛胶囊缓解症状,慢性病例需配合根管内封入碘仿糊剂,必要时行根尖切除术。
4. 牙外伤露髓
牙齿折断暴露牙髓后,露髓孔可能成为感染通道。年轻恒牙可视情况尝试活髓保存治疗,成人患牙多需根管治疗。治疗前需拍摄X线片评估根尖发育情况,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选择适合的根管预备器械和充填材料。
5. 牙体修复需求
严重缺损的牙齿在桩核冠修复前,常需根管治疗提供固位基础。大面积龋坏导致牙体薄弱时,根管治疗后可通过纤维桩加固。修复过程需注意根管治疗后牙体脆性增加,建议使用全冠保护防止牙折。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应避免咬硬物,定期口腔检查。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线清洁。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胀痛属正常现象,若持续疼痛或牙龈肿胀需及时复诊。饮食宜温软,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吸烟者应减少吸烟频次以促进组织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