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直肠癌

肾盂肾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盂肾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肾盂肾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碳酸氢钠片等。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及肾实质炎症,需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治疗。

1、左氧氟沙星片

左氧氟沙星片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该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发挥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肾盂肾炎。可能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孕妇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

2、头孢克肟分散片

头孢克肟分散片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效。药物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效果,适用于轻中度肾盂肾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等。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可对抗产酶耐药菌。该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肾盂肾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用药前需进行皮试。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暂停哺乳。

4、呋喃妥因肠溶片

呋喃妥因肠溶片属于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尿路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药物通过干扰细菌酶系统发挥作用,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的长期抑菌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炎,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尿液可能呈棕色。

5、碳酸氢钠片

碳酸氢钠片作为辅助用药可碱化尿液,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抗菌效果。该药通过提高尿液pH值改变细菌生长环境,常与磺胺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

肾盂肾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细菌排出。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会阴部清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物理降温。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用药7-14天后需复查尿常规及尿培养。出现腰痛加剧、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息肉摘除后大便出血正常吗

肠息肉摘除后大便出血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出血量少且短期内自行停止,可能与手术创面恢复有关;若出血持续或量多,需警惕术后并发症。

肠息肉摘除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中电凝止血不彻底或术后结痂脱落时,可能出现少量血丝或暗红色血便,通常1-3天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与黏膜修复过程中的毛细血管渗血有关,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后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因息肉基底较大,创面较深,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便血,但出血颜色应为暗红而非鲜红。

若术后出现鲜红色血便且伴随血块,或每日出血量超过5毫升,可能提示创面动脉出血、迟发性穿孔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服用抗凝药物者更易发生持续性出血。术后1周内突发剧烈腹痛伴血便,需考虑肠穿孔可能。高龄患者或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者,术后出血概率相对较高。

建议术后2周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粗纤维摄入,禁止饮酒和剧烈运动。使用坐浴可促进创面愈合,观察出血频率与粪便颜色变化。若出血伴随发热、里急后重感或血红蛋白下降,须立即复查肠镜。定期随访可预防息肉复发及相关出血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