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环状重度混合痔传统手术治疗的弊端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环状重度混合痔传统手术治疗的弊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环状重度混合痔传统手术治疗可能引发术后疼痛、出血、感染、肛门狭窄和复发等弊端。
1、术后疼痛: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肛门周围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疼痛感明显。可通过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两次、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软膏缓解疼痛,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2、出血风险:手术创面较大,术后可能出现渗血或大出血。术中应仔细止血,术后使用云南白药胶囊0.5g每日三次,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
3、感染风险:肛门部位易受污染,术后创面感染风险较高。术后需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口服头孢克肟片100mg每日两次预防感染。
4、肛门狭窄: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肛门狭窄。术后早期进行肛门扩张训练,使用扩肛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持续3个月,可有效预防狭窄。
5、复发可能:传统手术未能完全解决痔疮形成原因,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规律排便,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可考虑PPH等微创手术。
术后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菠菜等,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5秒后放松,重复20次,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关注术后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大便失禁可能由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肠道炎症、分娩损伤、老年退化等原因引起。 1、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肛门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肉,若其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大便失禁。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手术损伤或长期便秘导致的肌肉松弛。治疗可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力量,严重时需手术修复。 2、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或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影响肠道和肛门的神经控制,导致大便失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药物控制血糖或神经修复治疗,同时配合生物反馈训练。 3、肠道炎症: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大便失禁。治疗需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或糖皮质激素,同时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分娩损伤: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产道损伤或会阴撕裂,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引发大便失禁。治疗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或手术修复损伤部位,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5、老年退化:随着年龄增长,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肉逐渐退化,可能导致大便失禁。治疗可通过加强盆底肌肉锻炼,改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 大便失禁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或久站,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