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跟骨骨折后肌肉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跟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1、康复训练
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骨折稳定后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踝背屈训练、坐位提踵等,帮助恢复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强度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避免过度负重。
2、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延缓肌肉萎缩进程,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骨折愈合中期可采用水疗、蜡疗等热疗方式缓解肌肉僵硬。治疗频率建议每周3-5次,需配合康复训练同步进行。
3、营养支持
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促进骨骼修复,适量增加核桃、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有助于减轻肌肉炎症反应。
4、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复方伤痛胶囊改善局部微循环。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塞来昔布胶囊,但须警惕非甾体抗炎药对骨折愈合的潜在影响。肌肉痉挛者可考虑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跟骨粉碎性骨折合并肌腱损伤者,可能需行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早期介入康复能显著降低肌肉萎缩概率。若已形成严重肌萎缩,可考虑腓肠肌成形术等重建手术。
跟骨骨折后应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康复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建议选择透气护踝保护跟骨,避免过早完全负重行走。饮食注意补充乳制品和绿叶蔬菜,戒烟限酒以促进骨骼愈合。若发现肌肉萎缩持续加重或伴发感觉异常,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