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前通常需要完成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心肺功能评估等检查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分期、排除手术禁忌证并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情况。乙状结肠癌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出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术前需纠正贫血。同时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病灶,需在术前控制感染。该检查还能反映血小板功能,对术中出血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是乙状结肠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术前检测可辅助判断肿瘤负荷,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数值显著升高可能提示存在远处转移,需进一步完善检查。术后定期复查可作为肿瘤复发的监测指标。
3、肠镜检查
肠镜能直接观察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同时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确保视野清晰。通过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可更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发现多发息肉或病变时需标记定位,指导手术范围确定。
4、影像学检查
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可评估肿瘤局部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胸部CT排除肺转移,盆腔MRI对低位直肠癌评估更具优势。PET-CT对远处转移筛查灵敏度高,但非常规检查项目。影像学分期是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5、心肺功能
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病患者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时,需调整麻醉方式或暂缓手术。术前戒烟、呼吸训练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概率。
术前检查完成后,医生会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患者需配合完成肠道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定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迹象,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改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