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输完抗生素后仍发烧可能与用药时间不足、病原体耐药、合并其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血常规、药敏试验等检查明确原因。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抗生素方案、排查非感染性发热、加强物理降温、补液支持、监测生命体征等。
1、调整抗生素方案
细菌对当前抗生素耐药时需更换敏感药物,如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调整为头孢克肟分散片。病毒或真菌感染需改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或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胶囊。用药前需完善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2、排查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热、结缔组织病等非感染因素可能导致持续发热,需检查抗核抗体谱、肿瘤标志物等。药物热需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如苯妥英钠片。中枢性发热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排除颅内感染。
3、加强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保持室温22-24℃并减少衣物覆盖。禁用酒精擦浴以免皮肤吸收中毒。发热伴寒战时可暂缓物理降温。
4、补液支持治疗
高热导致脱水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补液盐散Ⅲ调节电解质。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评估脱水程度。
5、监测病情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热型,观察有无皮疹、意识改变等新发症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需警惕重症肺炎。白细胞计数骤升可能提示脓毒症进展。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汤、果汁等易吸收液体。饮食以清蒸鱼、南瓜粥等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卧床休息时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口腔清洁。若72小时内体温未降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需立即复诊。家长需注意儿童有无嗜睡、拒食等危险信号,老年人需防范脱水导致的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