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多发性肾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方式治疗。多发性肾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尿路梗阻、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排石:适用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氢钾钠、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需配合大量饮水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10-20毫米的肾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后随尿液排出,可能需要重复进行。
3、输尿管镜取石: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通过尿道置入输尿管镜直接取出或激光碎石,创伤较小恢复快。
4、经皮肾镜取石:适用于复杂肾结石或鹿角形结石,在腰部建立通道进入肾脏粉碎并取出结石,需住院治疗。
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
婴儿尿路感染可能由尿布更换不及时、清洁不当、先天性尿路畸形、免疫系统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持卫生、抗生素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1. 尿布污染:尿布长时间未更换导致细菌滋生,建议家长每2-3小时检查尿布,使用无刺激湿巾清洁会阴,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材质。
2. 清洁不当:擦拭方向错误或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家长需从前向后轻柔擦拭,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产品,沐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3. 尿路畸形:可能与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排尿哭闹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严重时需行输尿管再植术等矫正手术。
4. 免疫力低下:可能与早产、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反复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生素治疗。
哺乳期母亲应保证营养均衡,定期给婴儿更换体位促进排尿,发现排尿异常或持续发热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培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