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发烧引起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感染治疗、对症用药、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淋巴结肿大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肿瘤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需配合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3、对症用药发热伴疼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双氯芬酸钠栓等解热镇痛药。家长需注意药物过敏史及胃肠道反应。
4、定期复查持续肿大超过2周需排查EB病毒、结核等特殊感染。B超检查可评估淋巴结大小变化,血常规能明确感染类型。
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淋巴结充血加重。儿童患者家长应记录体温变化及肿大淋巴结部位。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年龄分布、治疗方式、胰岛素依赖程度四个方面。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分泌不足。
2、年龄分布1型多在青少年期发病;2型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青少年发病率上升。
3、治疗方式1型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晚期可能需要胰岛素。
4、胰岛素依赖1型患者生存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患者初期通常无须胰岛素注射。
两类糖尿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1型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酮症酸中毒,2型患者应重点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