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吞咽时耳朵疼痛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急性中耳炎、扁桃体炎、鼻咽部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用药、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
1、咽鼓管功能障碍感冒或过敏导致咽鼓管堵塞,吞咽时压力变化引发牵涉痛。建议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2、急性中耳炎细菌感染引发中耳腔积液,吞咽时耳膜受压产生疼痛。多伴随耳闷、听力下降,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有关。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3、扁桃体炎链球菌感染导致扁桃体红肿,吞咽动作牵拉引发放射性耳痛。常见发热、咽部异物感,需用青霉素V钾片、开喉剑喷雾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4、鼻咽部肿瘤占位性病变压迫咽鼓管开口,表现为单侧持续性耳痛伴血涕。需电子鼻咽镜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放射治疗、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等。
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出现听力下降或血性分泌物需立即就诊。
小孩子打预防针后发烧可能由疫苗反应、接种后护理不当、继发感染、罕见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低热、局部红肿、烦躁不安等症状。
1. 疫苗反应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短暂低热,建议家长多喂温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2. 护理不当接种后穿衣过多或剧烈活动可能影响散热,家长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包裹过严,出现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贴配合温水擦浴。
3. 继发感染可能与接种时交叉感染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伴咳嗽腹泻,需就医排查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医生可能开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或蒙脱石散等药物。
4. 过敏反应极少数对疫苗成分过敏可能引发高热皮疹,需立即就医处理,临床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肾上腺素等应急药物。
接种后24小时内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抽搐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