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哮喘通过中医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控制,但完全治愈概率较低。中医治疗哮喘主要有辨证施治、中药调理、穴位敷贴、针灸疗法等方法。
1、辨证施治中医将哮喘分为寒哮、热哮等证型,常用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定喘汤治疗热哮,需配合医生持续调理3-6个月。
2、中药调理常用麻黄、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汤剂,中成药如桂龙咳喘宁片、蛤蚧定喘丸可缓解症状,需长期规律服用。
3、穴位敷贴夏季三伏天在肺俞、定喘等穴位敷贴白芥子、细辛等药物,连续3年可减少冬季发作次数,儿童患者效果更明显。
4、针灸疗法针刺大椎、风门等穴位配合艾灸,能改善气道高反应性,急性期每周治疗3次,缓解期每周1次维持效果。
建议哮喘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时及时使用西药控制,缓解期通过中医调理增强体质,日常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儿童单纯发热无伴随症状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接种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观察监测等方式处理。
1、病毒感染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表现为持续低热。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降温,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2、细菌感染可能与隐性尿路感染或中耳炎有关,发热常超过38.5℃。家长需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
3、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家长应让孩子多饮水,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
4、中暑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导致,伴有皮肤发烫。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减衣物,用冰袋冷敷腋下,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
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适量食用米粥、苹果泥、冬瓜汤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