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瞳孔两侧大小不等可能由生理性差异、动眼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脑外伤等疾病引起。
1、生理性差异:约20%健康人群存在轻微瞳孔不等,无病理意义,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动眼神经麻痹: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表现为瞳孔散大伴眼睑下垂,需神经科检查,药物可用甲钴胺、维生素B1、依帕司他。
3、霍纳综合征:常因颈部外伤、肺尖肿瘤导致交感神经损伤,表现为瞳孔缩小伴眼睑下垂,需影像学检查,药物可用泼尼松、维生素B12、腺苷钴胺。
4、脑外伤:颅脑损伤可能导致中脑受压,表现为瞳孔不等伴意识障碍,需紧急CT检查,药物可用甘露醇、呋塞米、神经节苷脂。
发现瞳孔不等需及时就诊,避免强光刺激,完善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病因。
上眼皮长脓包可能与睑腺炎、睑板腺囊肿、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等疾病有关,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进展期可见黄色脓点,严重者可继发眶蜂窝织炎。
1、睑腺炎细菌感染睫毛毛囊或睑板腺导致,表现为眼睑红肿压痛,可涂抹红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化脓后需切开引流。
2、睑板腺囊肿睑板腺排出受阻形成慢性肉芽肿,初期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曲安奈德注射或手术刮除。
3、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睫毛根部,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避免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4、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堵塞继发感染,急性期口服头孢克洛,感染控制后手术完整切除囊肿。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脓肿未成熟时可用温热毛巾湿敷,若出现发热、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