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上颌前突矫正后存在一定反弹概率,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保持可显著降低风险。反弹程度与矫正方式、患者配合度及骨骼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固定矫治器联合正颌手术的成年患者反弹概率较低。骨骼改建完成后,牙齿移动稳定性较高,配合佩戴哈雷保持器或固定舌侧保持丝1-2年,多数能维持矫治效果。青少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期,颌骨持续变化可能影响矫治效果,需延长保持器使用时间至生长发育基本停止。隐形矫治需严格遵循22小时/天的佩戴要求,完成全部矫治步骤后改用夜间保持器,可减少牙齿记忆性回位。矫正过程中过度扩弓、过快移动牙齿等操作不当可能破坏牙周组织稳定性,增加复发风险。
未遵医嘱佩戴保持器是反弹的主要原因。牙齿具有回到原始位置的生物学记忆特性,拆除矫治器后6个月内复发风险最高。部分患者因遗传性颌骨过度发育或舌体过大持续施加推力,可能需二次矫正。不良口腔行为如长期口呼吸、异常吞咽习惯未纠正,会持续影响牙槽骨改建。严重骨性畸形仅通过正畸掩饰性治疗而未手术者,骨骼代偿能力有限易导致复发。
建议矫正结束后严格按医嘱佩戴保持器,成人至少1年全天佩戴后改为夜间佩戴,青少年需持续至18-20岁。定期复查咬合关系,发现早期移位及时干预。纠正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避免外力撞击颌面部。若出现明显反弹,可早期采用活动矫治器微调或重启固定矫治,骨性复发者需评估正颌手术必要性。保持阶段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牙周疾病影响牙齿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