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吃中药调理好吗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缺血吃中药调理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缺血可通过中药调理、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
1、中药调理:中药在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中有一定作用。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功效。丹参注射液可用于静脉滴注,剂量为10-20ml;川芎嗪片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2、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心肌缺血的基础。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熬夜等措施可有效减轻心脏负担。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绿叶蔬菜等。
3、药物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每次20mg,每晚1次;氨氯地平片口服,每次5mg,每日1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肌缺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改善血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移植血管绕过狭窄部位,重建血流通路。
5、定期随访:心肌缺血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缺血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饮食调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低和低血压有区别吗

血压低和低血压在医学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均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低血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日常护理,严重时需就医进行医疗干预。 1、生理性因素:低血压可能与体质虚弱、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体质虚弱者血液循环较慢,血压容易偏低;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营养不良可能引发贫血,进一步影响血压。改善方法包括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同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建议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片刻再站立,同时避免服用可能引起低血压的药物。 3、脱水:脱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发低血压。常见原因包括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腹泻或呕吐等。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改善方法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在高温或运动后,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 4、内分泌疾病:低血压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减慢,血压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表现为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需就医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如口服左甲状腺素片50-100微克/天或氢化可的松片20-30毫克/天。 5、心脏疾病:低血压可能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有关。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节律,导致血液循环异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需就医进行药物治疗,如口服地高辛片0.125-0.25毫克/天或胺碘酮片200毫克/天,必要时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低血压患者应注重饮食均衡,适量增加盐分摄入,如每日食盐量可增加至6-8克,同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豆类、新鲜蔬菜。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