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律失常的危害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阵发性心律失常的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梁尉寒
梁尉寒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治医师
正常人心脏是由四个腔组成的,一个是上面两个心房,下面两个心室再加上瓣膜关闭,这样达成循环血流进来和出去,动脉血静脉血。在这种情况下,心脏有三个功能,一个是管道通不通,就是冠脉通不通;第二,就是心腔大小有没有异常;第三,就是电路通不通。而心律失常主要是电路出现问题。而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果是阵发性房性早搏,没关系。阵发性心动过速,如果房性心动过速,要找医生看。如果是阵发性室速,危险性非常大。阵发性房颤也有一定危险性。所以阵发性心律失常是大的框,里边有很多东西,需要找医生看,来确定心律失常的危险度,才能明确病因,找准病因,及时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晚上心慌慌睡不着了是怎么回事

晚上心慌慌可能由焦虑情绪、咖啡因摄入过量、低血糖、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刺激性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焦虑情绪

精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心慌、失眠等症状。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避免睡前过度思考。若长期存在焦虑状态,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劳拉西泮片等抗焦虑药物,或接受专业心理疏导。

2、咖啡因摄入过量

晚间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心跳加快、入睡困难。午后应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可选择温牛奶、菊花茶等安神饮品。长期依赖咖啡因者需逐步减量,避免戒断反应加重心慌。

3、低血糖反应

夜间血糖水平过低可能引发心悸、出汗等不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睡前血糖,必要时少量加餐。普通人群应避免晚餐过度节食,可适当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片维持血糖稳定。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疾病。

4、心律失常

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常在夜间症状明显,表现为突发心慌、脉搏不齐。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考虑射频消融手术。

5、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代谢亢进易出现心慌、手抖、失眠等症状,夜间更为显著。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日常需限制碘摄入,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电子设备使用,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若心慌症状每周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应及时进行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可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晚餐适量摄入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