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老年人听神经瘤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老年人听神经瘤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董兆如
董兆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老年人听神经瘤是一种由听神经周围的施万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良性肿瘤,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症状。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年龄相关变化等,治疗可采取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定期随访监测。
1、遗传因素:对于听神经瘤,遗传性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是一种高危因素。这是由NF2基因突变导致,虽然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在有家族病史的老年人中更需要警惕。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建议在发病初期进行早期筛查。
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以及使用可能产生轻微辐射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等,也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量等,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生理因素:年龄是听神经瘤的高发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听神经组织逐渐退化,细胞分裂异常的可能性增加。老年人需要尤其注意听力的改变,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4、病理机制:听神经瘤生长缓慢,通常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耳鸣、听力下降、持续性的头痛或头晕。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吞咽困难等症状。
5、治疗方法:治疗方式主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健康状况决定。
手术切除:适用于中大型的听神经瘤,常用的方法包括经迷路入路、经乙状窦入路等,可以彻底清除肿瘤。
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抑制肿瘤生长。
定期随访:对于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采取保守观察,密切监测肿瘤变化。
老年人若出现听力下降、耳鸣或头晕等症状,应及早就医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听神经瘤或其他耳部疾病。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疾病发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针对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目的是切除癌变的直肠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肛门功能,避免永久性造口。常见手术方式包括低位前切除术、经括约肌切除术和局部切除术等,具体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1手术目的与适应症 低位直肠癌是指癌变部位接近肛管的直肠癌,这种部位的手术不仅需要完整切除病变,还需尽可能保护肛门功能,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保肛手术适用于肿瘤未侵犯括约肌及未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同时患者需具备较好的心肺功能以耐受手术风险。如果肿瘤体积较大或累及括约肌,手术选择可能会更倾向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即完全切除肛门。 2常见的保肛手术方式 ①低位前切除术LAR:适用于直肠中下段的肿瘤。手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切除直肠病变,然后进行肠道吻合以重建肠道连续性,并保留肛门功能。 ②经括约肌切除术ISR:当肿瘤靠近肛门但未穿透括约肌时,医生会沿肌层边界切除直肠,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保留肛门功能的目的。 ③局部切除术:针对早期的低位直肠癌I~II期,可通过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切除病灶,创伤最小,但需要术后密切监测肿瘤复发风险。 3术后康复与注意事项 保肛手术的术后恢复较为复杂,尤其是在低位直肠癌的情况下。患者常需面对排便功能的一定程度障碍,如直肠储存功能降低或排便频率增加,这被称为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术后护理包括: ①饮食管理:术后初期推荐清淡饮食,高纤维食物需在恢复期逐渐添加,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预防便秘。 ②盆底功能康复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或专业的肛门收缩训练,改善括约肌功能及排便能力。 ③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监测是否有肿瘤复发或并发症出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改善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注重维持生活质量。建议患者术前术后与医生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治疗及康复方案,全面提高预后效果及术后生活满意度。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